蒙古袍简介,蒙古袍的文化意义

好知识2023-05-17 08:50:39111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眼饰,蒙古语称特尔力克。其服右衽,道服领,少数为方领,以毡、皮、革、帛制作,衣肥大,长拖地,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男女式样相似。这种服饰,后稍经改革,沿用至今,牧区男女普遍穿用。蒙古袍长而宽大,长袖高领,右开襟,钮扣在右侧,下端一般不开衩,衣襟、袖口、领口和下摆多绣花边或用绒布、锦缎镶边,颜色因人因时而异,男子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喜欢穿红色、绿色、紫色。

夏季和春秋季节穿的常为淡绿、粉红、浅蓝、乳白等浅淡颜色,冬季多为青、灰、深蓝等深色。但一般不穿绛红色,因为这种颜色过去只有喇嘛才穿。单夹袍以布和绸缎做衣料,冬袍多以羊裘为里,也有人穿光板羊皮衣。蒙古袍适应于牧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穿蒙古袍骑马放牧,冬季可以护膝,避风防寒,夏天可以防蚊虫咬蜇,一般都系腰带。腰带质料多为布或绸子,长约丈余,选用与袍子不同的醒目颜色,两端飘动以为美观。古时候大汗或大领主亦有用金腰带的6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襟向上提,束得较短,既便于骑射,又显得潇洒精桿。女子则把.袍襟向下拉展,腰带扎得很紧,体现身体曲线,显得苗条健美。束腰带还有讲究和规矩。男子均扎粮带,女子婚后就不再系腰带。

一说腰带是权成的象征,女子婚后不系腰带,表示顺从丈夫的权威;

一说腰带是未婚的标志,一结婚便成“布斯贵”(蒙古语音译,意为没有腰带),表明这个妇女可以生育了。男子的腰带平时不能随便去掉,只有因犯罪或直系尊亲死亡时才去掉。腰带还有很多实用。牧民每天要骑马放牧,有时要放牧到很远的地方,必须随身带一些生活用品。系腰带后,上身衣襟内便成了一个囊袋,能装很多常用物。腰带上也可以佩挂很多小物品,如蒙古刀、火濂、鼻烟壶等。

除了称“特尔力克”的蒙古袍外,还有一种称“拉布锡克”的蒙古袍,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流行。这是一种右衽、袖平、四周皆连纫的棉皮袍子,或内絮驼毛,或以毛裘为里0过去,虽然贵族和平民都穿这种袍子,但袍子的质地、色彩、装饰都迥然有别。台吉(旧时蒙古族贵族称号,淸朝沿用这一名称作为封号之一,品位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的以锦缎制作,上饰文绣。宰桑(明代蒙古官号,绝大多数是出身于非成吉思汗家族的封建领主,后降为诸王,台吉的僚属)的用丝绣、丝匕或氆氇制作。平民的多为布料。高贵者用红色,贫贱者穿绿色或杂色。台吉、宰桑之妻的拉布锡克也以锦锻缝制,并在两袖、两肩及交襟续祍处或饰金花,或加刺绣。普通牧民妇女则在这些部位镶染色皮。

蒙古袍的式样基本上是统一的,但也有少许地区差别,如伊克昭盟的蒙古袍两侧开衩;新疆蒙古族地区的男袍开小衩,女袍的胸前、袖口和袍边均镶有色彩鲜艳的花边,袍面上缀有玛瑙一类的圆形小扣,排列得十分整齐美观。这类装饰在内蒙古地区的蒙古袍上很少见到。

还有一种蒙古语称为“纳失失”,或译成“纳赤思”、“纳石失”的元代蒙古族官服,是贵族及百官穿用,用织金锦缎缝制的袍服。这种锦缎由专门的匠人精心织造,以“缕皮缚金”做织纹,有素色、大红、桃红、紫蓝、绿色、银褐等颜色,专门用作天子、百官以及宫内人员的服装。

本文链接:http://phb.hhpj.net/post-10873.html

生活常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