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的湿涂膜附着牢固,用水洗的物理作用力不能洗掉涂膜。因此用水洗法容易回收附着在表面的电泳涂料(浮漆)。如借助UF装置从电泳槽液中提取的滤液作为水洗衣液使用,就成为封闭的循环清洗系统。
电泳后使用超滤清洗的目的是队去附着在电泳涂膜表面的浮漆,提高涂膜外观和回收电泳涂料。所用设备与前处理磷化后的水清洗设备相同。最终用纯水(或ED-RO)液洗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离子,防止产生污染斑痕涂膜弊病。
为防止由于后清洗不充分,缝隙部位产生二次流痕涂膜弊病(残余涂料在烘干室内浓缩吹出)需有全浸没式的水洗工序或用压缩空气和水吹净缝隙中的积漆。
UF液洗一般进行2~3次,以降低涂料的带出量。例如,车体面积为80~100m2,每台车身带出固体分为20%槽液7~10L,当第一道水洗液的固体分为4%~5%时,则第二道水洗可能过到1%以下,新鲜UF液的固体分一般在0.5%以下。当采用ED-RO装置(即UF液经反渗透装置净化,除掉杂质离子和固体分)场合,用UF-RO液替代纯水进行最终纯水洗,可实现真正的封闭电泳后清洗,可大幅度降低电泳污水的排放量、显著提高电泳涂料的利用率。
全封闭式电泳后清洗的工艺参数(喷洗量、时间、喷洗压力)请参见表4-2和图4-10的附注。
(1)槽上冲洗 槽上冲洗是用第0次UF冲洗液(新鲜UF液或UF液与纯水1:1混合清洗液)在车身一出电泳槽就马上冲洗。此冲洗最好是靠近或正好布置在溢流槽上。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工件湿润,确保工件不沾污或干结。此道冲洗总流量要小于新鲜UF液流量。喷嘴要安装适当,使喷射面覆盖整个车身,一般使用喷射面达85o角的喷嘴。
喷管设计应考虑在不生产时能排净管中液体。如果槽上冲洗和第一次循环UF液洗之间间隔大于1min,应设第二次槽上冲洗。
由于这个喷环是喷细雾,不仅要设挡雾壁,以保护相邻的设备及通道,还要设置更换喷嘴的通道。
(2)第1次和第2次循环冲洗 这两次冲洗可设计成相同的规格,每分钟的冲洗流量15~20L/m2即可。喷嘴要能调整得喷到车身所有表面(包括内表),喷管及喷嘴布置要根据被涂工件形状设计,必要时可设无扇面喷嘴或偏管喷嘴,以冲洗一些特殊难喷洗的部位,此冲洗区很容易产生泡沫,设计上要尽可能养活泡沫产生的可能性。并要避免泡沫流出冲洗区段。槽子容积应为泵每分钟流量的3~4倍,槽底应布置喷射器搅拌,以防止沉淀。槽体可以用普通钢涂环氧涂料或不锈钢,管路、阀门要求同电泳。
一般多采用立式求,可省去液封系统,在泵吸口前,应设泡沫隔板,冲洗压力不要超过0.08MPa(PPG公司建议冲洗压力5~10PSI)。
冲洗液要经过至少25μm的过滤器过滤,过滤器要求与电泳槽部分相同。在UF闭路冲洗系统中,各相关槽的液位平衡控制很重要,要有自动平衡控制系统,最可靠、最简单的平衡控制是逐槽逆向靠重力自然溢流方式。这样,即可以使UF液返回电泳槽,又可以消除自动环节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在第2次循环冲洗之后,要紧接着布置新鲜UF液冲洗。
除槽上冲洗后的沥液、新鲜UF液洗和新鲜去离子水冲洗之前的沥液不要超过1min外,其他工序间沥液时间要在60~80S范围内,特别是新鲜UF液洗与循环去离子水洗之间的沥液时间不能小于1min,以减少UF液带出量。
(3)浸洗 在泳涂像汽车车身等结构复杂的被涂物时才增加浸洗工序(替代第二次循环冲洗工序),以清洗干净空受戒内表面上的浮漆和防止二次流痕。
浸洗只要求车身全浸没即可,不需要车身在槽中停留过长的时间。所以不要求有水平运输段。槽子结构要求与电泳槽差不多,循环过滤技术与电泳槽设计类似,通过过滤器的过滤次数为2~3次/h,过滤精度至少25μm。槽子衬里及结构材料、泵、管路、阀门要求同循环UF液冲洗。
溢流槽要布置在浸洗槽的进口端,这样可确保车身出槽时不带泡沫。
循环去离子水洗、新鲜去离子水洗所有要求分别与循环UF液洗和新鲜UF液洗相同,但水不能向UF液洗槽中溢流,应流到废水处理系统去。
近年来,发达国家开始在电泳后冲洗系统中采用反渗透技术。使电泳后冲洗实现全封闭,做到无废水排放。
后冲洗封闭室要求与电泳相同。
去离子水洗后,烘干之前,至少要沥液5min,运输系统应能使工件前后倾斜,从而沥尽工件 带的水。在考虑沥水的同时,要专门设有吹嘴去工件表面可能残留的水珠。不然会导致电泳涂层在烘干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斑迹。
从新鲜去离子水洗到烘干室的运输链必须封闭在防尘通道内,此封闭区要有良好的空气流通以防止凝结引起漆膜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