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漆中混入杂质离子怎么办

好知识2012-12-08 07:29:392039

在前面介绍了,杂质离子对阴极电泳漆涂装的不良影响电泳漆杂质离子的预防,如果电泳槽中已经混入了杂质离子,那么应该怎么办了?

首先需要鉴别电泳漆膜的质量问题是否是杂质离子影起。

当电泳槽液的温度控制不严(过高〉、槽液PH值过高或助剂含量过低时,均会破坏电泳槽液的均相状态,从而促使槽液凝聚和沉淀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电泳涂膜亦会变得粗糙或有颗粒。当杂质离子(污物〉混入了电泳槽其含量达到或超过某限值时,亦会造成电泳槽液的凝聚和沉淀,电泳涂膜也出现了非常相似的弊病。那么,当电泳槽液和涂膜出现了上述问题或故障 时,如何鉴别其“元凶”呢?弄清楚这个问题非 常重要,它牵涉到应采取什么方法或措施来处理 的问题。因为产生故障的原因不同,其处理方法 也不同,而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和处理费用。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査“病因”。

1.首先测定电泳槽液的温度是否偏高,如偏高,使用冷冻机将电泳槽液温度逐渐降至正常值;而卮测定槽液PH值,如偏高,补加中和剂,使之降至正常值; 再测槽液助剂含量(工艺人员可做试板,通过助 剂含量对涂膜厚度的影响关系或者做槽液的击穿 电压试验,击穿电压与助剂含量呈及比的关系, 均可定性地了解槽液助剂含量),如含量偏低, 补加适量混合溶剂(一般由涂料生产厂提供), 充分循环12-24h 。

2.检査电泳槽液的凝聚现象是否消失,颗粒 是否减少;如凝聚现象己得到遏止,但颗粒仍 在,用74-104um〈150-200目〉滤网过滤槽液,在各工艺参数均己正常的情况下,取样做试 板,如涂膜己恢复正常,说明非杂质离子所为;

c测定槽液温度、PH值、助剂含量均属正 常,惟电导率偏萵,而且平时很少排放超滤液; 同时,涂膜局部(底部〉出现“蛤蟆皮”,可以 推断是杂质离子引起无疑,应果断采用排放超滤 液的方法清除之;

d如事故发生的很突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 内出现大量的凝絮状的东西,多半为槽液温度过高或PH值过高所致;如属杂质离子单独所为,则一般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如果确定了是杂质离子引起的漆膜质量问题,就可以通过排放超滤液来解决电泳漆中杂质离子过高的问题。

a在排放超滤液前需要检査超滤膜管是否有破损,如有,立即更换,以防排放超滤液时涂料的流失。

b测定即时槽液固含量、PH值、电导率、温度并做槽液溶剂含量对比试验〈做试板和击穿电压 试验),作好记录。

c根据槽液电导率偏萵程度和涂膜“蛤蟆皮”面积大小及程度,判断杂质离子含量,决定超滤液的排放量。

根据植液溶剂含量和此次超滤液排放量, 补加超滤液排放量中溶剂含量相当的混合溶剂, 以保持排放超滤后整个槽液溶剂含量的相对平衡 和稳定。补加溶剂的同时应注意保持槽液的充分 循环和搅拌,1-2小时后做好排入超滤液的准备。

e检査纯水水质〈电导率须小于20us/平方厘米,PH值与槽液相当〉;在电沉积副槽缓缓加入纯水 (不能停止搅拌);与此同时,在超滤液储槽处 与纯水等量等速排放超滤液〈超滤装置必须保证 正常运行)。

为了不造成排放量过大而浪费,超滤液应分层次排放,首次先排放槽液(固相+液相)总量 的1/3,排放完毕(纯水即停止补加),做试板和溶剂含量试验,如果漆膜问题消失,则停止排放超滤液,否则继续排放超滤液,一般再排放的超滤液总量达到原槽液的1/2时,再做试板,直至漆膜完全恢复正常为止。然后测定槽液各项工艺参数,调整到正常范围内,恢复生产。
在排放超滤液的同时,超滤液中的有机助剂和其他有用成为,如小分子的涂料粒子都会同时被排放,而且一般在排放超滤液前,为了保持槽液溶剂含量的相对平衡和稳定,一般要先补加一定量的溶剂,所以排放超滤液的整个过程费用是比较高的。排放超滤液实为没有办法时才采用。

本文链接:http://phb.hhpj.net/post-1703.html

电泳漆杂质离子电泳涂膜弊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