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金属材料最先是谁发明的
一般说来,金属是一种良导体,电阻率比较小,而非金属是不良导体或绝缘体,电阻率较大。但是,不同金属的电阻率也不同。银、铜、铝的电阻率小,导电性就好,是设常用的导电材料,铅、铁和其它不纯的金属因为电阻率较大,导电性也就差。金属的电阻还间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大;温度降低时,电阻变小。
1911年荷兰人翁内斯首先观察到水银在液氦温度下的电阻为零。这意味水银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超导体。它允许电流完全通过,而不会发热导致能量损失。从此,探索超导体材料就成为科技界的热门课题。
不同的超导材料在不同的低温出观电阻为零的超导现象,这个温度叫做临界温度。临界温度越低的物质,越难变成超导体。已知临界温度最低的金属是铑,接近于“绝对温度”(一273.15°C)。
在超导技术中首先获得应用的是超导合金和化合物,如铌钛合金和铌三锡,在50年代末被绕制出20万高斯的超导磁体。这两种超导材料一直沿用到今天。60年代以来,陆续又开发了铌锆合金、铌氮、钒三镓、铌三锗、铌三铝等化合物。
所有的超导材料都必须在自己的“临界温度”才能工作。所以研究工作的重点是不断提高超导付料的“临界温度”,成绩是大约毎隔4年提高1°C,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使超导材料的“临界溢度”由液氦提高到液氢。
1973年美国试制成功第一台5000千瓦的超导发电机,1976年日本完成6000千瓦的超导发电机。80年代美、日制造的超导发电机功率最大已达30万千瓦。
超导发电机的关键部件是超导线圈转子,它设在液氮中,与外界隔绝。隔墙类似千保暖瓶,具有真空间隙层。由干转子以每分钟3600转的髙速转动,故对其支承结构要求很严,既要能经受超低温和不被磁化,又要保证密封性不使液这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