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电镀溶液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化学分析与电化学试验。实践表明,一个科学管理完善的工厂或车间,必须具有防范故障发生的监控能力与电化学试验能力。因此,每个电镀厂或车间均应具备分析监控电镀溶液中最主要的镀液成分的条件。
镀液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获取理想数据化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分析电镀故障,还应获取理想数据,使心中有数。如何获取理想数据呢?那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当镀液表现出某些性能(如深镀能力等)特别优良时,立即取样化验,把所得数据保留下来,不能认为只要控制在书本或资料上介绍的规定范围内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即使采用与资料相同的配方,但因设备条件、所用化工原料质量不同,电镀种类不同,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实际中的工艺控制数据与原配方的工艺控制数据往往会有出入。书本、资料或兄弟厂提供的理想工艺控制数据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本厂实际,即使是本厂的同一镀槽,在电镀不同产品时,与之相应的最佳工艺控制数据往往也是有出入的。因此,一般说,各个电镀厂(车间)都应有适合于自己厂(车间)具体生产条件和电镀产品的最佳工艺控制数据,这就必须通过化验和工艺试验来不断摸索掌握。这对生产设备条件不太好,生产质量又不能长久稳定的中小电镀厂来说,尤为重要。
"化验结果要准确化验是分析电镀故障重要手段,化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故障原因的正确判断。应该在镀液毛病还未完全暴露时,就能从化验结果中发现镀液可能出现某种故障,及时进行霍尔槽试验等镀液组分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对出现的较大故障,能迅速提供准确的测试数据,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化验的数据不准确,不仅不能合理维护和调整镀液,甚至会由于误判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严格化验基本操作主要注意掌握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正确取样。当镀槽较大时,镀液多,取样前应充分搅拌,尔后从靠近槽内四角及中心共! 个点上取样并混合而成。这对一般手工电镀小厂、无阴极移动和采用加热棒加热的镀槽来说,更应如此;一般用阴极保护框的镀槽,框内外的镀液成分含量往往有所差别,必须内外多点取样。否则,同样会与实际成分含量有明显差距;对蒸发量较大的镀镍、镀铬、镀锡等槽液的化验,取样时注意当镀液蒸发较多时,或在刚刚补充了蒸发的水分不久就取样分析,都是不适宜的;在一般正常定时化验时,应将水分补充到镀槽正常刻度,并通电生产几个小时后再取样化验;用刚清洗过还带温的容器一次注入化验电镀试液是错误的。应该先用少量镀液摇洗一下容器内壁(洗液仍可倒镀槽),再注入化验试液(对于干净干燥的取样容器无须这样)。同样,也不要用水洗或前一次用过后未经清洗的专用吸管直接取样化验。凡使用用水清洗后带温的吸管和未经清洗的专用吸管(无论是湿的或干的),事先至少要吸取两次样液,弃去洗液,然后才能正式吸取试液化验;通常,镀槽深、大的镀液取的化验数据,实际上只代表了挂具插入深度这段槽液的成分含量。一般来说,下半部的某些成分含量有时比上半部稍微高些。当根据化
验结果进行镀液调整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特别是对一些控制范围比较严格的光亮剂更应注意到这一点(有空气搅拌槽液例外)。
二是化验的基本操作。用吸管吸取样液时,右手食指不能控制自如,对吸管和滴管的正确读数方法要清楚,即视线同液面必须同一水平并取弯月面下缘低处(对于不易观察下缘的深色溶液,也可读弯月面两侧最高点,重要的是初读和终读都应取用一水平)。
另外,将吸管内的吸取液放入锥形瓶中时,往往将吸管外壁紧贴在锥形的内壁上,这就使粘附在吸管外壁的镀液也一起带入锥形瓶中。正确的方法应是左手握住锥形瓶,倾斜成45度角,右手三指垂直拿住吸管,并使吸管出口端处轻靠在雄形瓶内壁上。在镀液化验中,有时吸液仅取1mL,那是不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要带入一滴液(约0.05mL,就会使分析结果产生约5%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