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瓷器制造,我国3000年前开始制造瓷器
瓷器是一种工艺化学产品,美现实用,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瓷器是我国独创的发明之一.我国制造瓷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制瓷技术是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明的。瓷器用瓷土(含有髙岭土、长石、石英等成分)作胎,表面施玻璃质釉,经12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而成,质地坚硬,吸水率很低,敲击声脆.
后出土了许多商、周时期的尊、碗、盆、盘等等青釉(因玻璃质釉呈靑色,一般称为青釉)器皿.这些宵釉器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尚处于原始阶段,故称之为“原始青瓷”或“原始瓷器”。
从汉代起,瓷器的制作技术逐渐进入成熟时期.我国瓷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靑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几个阶段,这是我国制瓷技术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青瓷是釉色靑绿的瓷器.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在战国时代即开始烧制青瓷,到了汉代,质量明显提高。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烧制成黄釉、酱釉.黑釉等瓷器,特别是北朝时期烧制成功白瓷,更是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
唐代的制瓷技术进一步提高,烧制的靑瓷胎质细薄,釉色晶莹:烧制的白瓷如银似雪,工艺精湛,有的已接近现代
高级细瓷的标准。宋代是我国制瓷技术完全成熟的时期,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工艺上都有新的提髙。当时生产的瓷器贫蓝中带红或蓝中带紫的色釉,色泽艳丽夺目。宋代许多名窑的产品,在釉色和纹饰图案等方面各具特色,特别是江西杲德镇窑烧制的影靑瓷(也叫责白瓷),冰消玉润,白中泛青,是瓷器中的珍品。
元代烧制出釉里红瓷器和育红瓷器。明代的制瓷技术更上一层楼,制成细腻莹彻的白袖,为彩瓷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明代的瓷器加彩方法多样化,彩瓷色彩纷呈,绚丽灿烂,有的品种为久负盛名的佳品。清代的制瓷技术继续取得卓越成就,其中突出的是创造了驰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粉彩是在烧成的素釉瓷器上,用掺有铅粉的色料作画,经烘烤后釉面呈现不同的色泽,浓淡协调,表现出明暗分明的立体感。珐琅彩是用精炼配制的珐琅彩料在瓷器上作画,烧造后的画面瑰丽楮美,富有立体感。
早在唐代,瓷器就和茶叶、丝绸源源不断地由海路和“丝绸之路”运销国外.公元11世纪,我国的制瓷技术传到了波斯;后来又传到阿拉伯、土耳其和埃及:15世纪又传到意大利,欧洲才开始生产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