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质量守恒定律最先是由俄国科学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在1756年借由实验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确定燃素说是错误的,后来在18世纪的晚期,又由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Lavoisier)重新发现。从炼金到化学的现代自然科学,这一规律的制定至关重要。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也带来许多十九世纪的新发现。约瑟夫·普鲁斯特的定比定律及约翰·道尔顿的原子论都是由拉瓦锡的发现而衍生的。拉瓦锡的量化实验也发现了燃烧和氧气的关系,否定了以往认知燃烧和燃素有关的理念。
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称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总数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总质置也就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总”字的含义。例如,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过一会儿称量,蜡烛比燃烧前的质置小,这并不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此实验中,既没有称量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也没有称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若在密闭的盛氧气的容器里燃烧蜡烛反应前后分别称量,质量总和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