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发现了电离理论-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

好知识2018-12-24 12:54:271696

是谁发现了电离理论?

电离理论又称为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又称为酸碱电离论,这是1884年时由瑞典化学家S.A.阿伦尼乌斯提出的,S.A.阿伦尼乌斯提出电解质会在溶液中自动的离解成正、负离子的理论。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由于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在1903年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知名成就

阿伦尼乌斯方程

离子解离理论

酸碱理论

奖项 诺贝尔化学奖(1903年)

富兰克林奖章(1920年)

电离理论的要点

1.电解质在溶液中离解成离子:电解质溶于水时,它们 的分子或多或少地离解成带电的位子,这叫带电的粒子叫做离 子。分了离解成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每种电解质都能电离出 两种离子:一种是带正电荷的叫做阳离子;另一种是带负电荷 的叫做阴离子。全部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和等于全部阴离子 所带负电荷的总和,整个溶液显电中性。

2.离子与中性原子或分子的性质不同:离子带有电荷,它 和中性原子或分子的性质完全不同。例如,金属钠能与水迅速 作用,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而钠离Na+却不能与水起这样 的反应。

3.电离是一可逆过程:在溶液中分子电离成离子,离子 在溶液中不断地运动着,带有电荷的离子相互碰撞在一起时,还 可形成原来的分子。所以,电离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4.离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向两极移动:如果在电解质溶液 冲插入两个电极,此时溶液中的离子受到电场的作用,就要向 带有相反符号电荷的电极移动。即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离子到达电极后即失去电荷(放电),变成中性原子或 原子团,从溶液中游离出来,或者继续变化成为新的物质。电 解质的导电就是这样发生的。

为什么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电离成离子呢?由物质内部结 构的研究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极性较强的极性分 子能够电离,是电解质1而共价化合物中的作极性分子或极性 很弱的极性分子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

本文链接:http://phb.hhpj.net/post-8006.html

人物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