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银和溴化银的感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好知识2021-05-25 20:17:54996

碘化银和溴化银的感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1839年8月15日,在法国科学院大厅里,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光学照片,轰动了整个巴黎。这张光学照片是怎样诞生的呢?原来发明家路易斯•达奎尔是一位名画家,他在研究如何改进布景设计的时候,注意到有些化合物在短时间内感光的神奇现象。他当时所用的化合物就是碘化银,以后人们又发现溴化银也可以做为感光药剂,效果更好。这样,溴和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人们给氟、氯、溴、碘起一个名字叫卤素,意思是容易成盐的元素。溴和碘是卤素中的两个小弟弟,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七主族。它们和氟、氯一样,原子的最外层只有7个电子,因而还要一个电子才能填满外层,而处于“饥饿”状态,夺取外来电子的能力很强,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但是,碘和溴的原子半径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比较小,所以它们的电离势、电子亲合势、电负性等都比它们同族兄长氟和氯要小。碘的化学活泼性是卤素中最差的,而溴元素稍强一些。

正是由于溴和碘的电负性比氟、氧、氣都小,所以象碘化银、溴化银那样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而感光的秘密也就在这里。例如,碘化银在光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为碘原子和不透明的银,但由于光的强弱不同,分解的程度也不同。于是,为你拍照时,由于身体各部分对光线的反射程度不同,你的音容笑貌就活灵活现地保留在底板上了。

碘化银的感光现象使人们自然地想到了电影的拍摄、制片。可是使用碘化银制电影干版,效果却不好。这是因为碘化银在湿态下容易显影,而电影用的是千版,所以没有成功。用溴化银制电影干版,效果很好。“溴化银千版”的使用使电影获得成功。于是银幕上才映现出人欢、车跑、鱼游、鸟飞的动人景象。溴和碘的化学变化给人类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本文链接:http://phb.hhpj.net/post-9720.html

化学基础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