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沈坤,李春芳,丁士美三位状元

好知识2023-09-05 12:28:1784

据苏兴先生的《吴承恩传》及<吴承恩年谱》等书载,《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虽然一辈子在科举上不得志,但是,凡认识他的人都是十分佩服他的才学的。他的进士朋友很多,其中状元朋友就有三个。

三人之中,关系最亲密的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状元沈坤。吴承恩约生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而沈坤生于正德二年(1507年)。两人年龄相仿,又都是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早在儿童时代,他俩便在一次参加县里的童生考试时相识,互相钦慕,定交于数百人之中。此后,他们一起在县里的童子社学读书,经常共同偷看“野言稗史”等“闲书”。

沈坤于嘉靖十年(1531年)中了举,以后又中了状元,在京城当翰林官。而吴承恩屡次乡试不利,始终只是个秀才。两人并未因此而疏远。沈坤中状元时。吴承恩曾写诗祝贺。3年后,为庆贺沈母得到朝廷的封诰暨寿辰,吴承恩又写了一篇《介祉颂》。沈坤还把女儿许配给吴承恩的儿子凤毛,后因凤毛夭折,这段婚姻才未成为现实。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沈坤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吴则往来于南京与淮安之间,经常与沈坤团聚。这年八月,沈坤之母卒于南京官邸。沈坤奉母柩回淮安,与其父合葬,又请吴作合葬墓志铭。以前沈坤的祖父母合葬,其墓志铭也是吴承恩所撰。

沈坤在家乡为其母守丧期间,倭寇打到淮安附近,他曾散家资招募乡兵进行抵抗。吴承恩则为他领导的“状元兵”当参谋。当时沈住河下的竹巷,吴住打铜巷,相距不远。为了便于蹉商计议,他们在粉章巷口设置瞭望台,居高临下,监视城外的动胙。如今淮安人士还说,现在粉章巷口的二帝阁就是他们当年的瞭望台。他们领导的“状元兵”多次击败倭寇,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其次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状元李春芳(1510—1584年),他是兴化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李春芳也是嘉靖十年中举的,此后多次会试不第。由于家境不丰,便在江淮一带一边授徒自给一边刻苦攻读。吴承恩与他相识约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有人说李春芳还曾帮助吴承恩修改过《西游记》。李中状元,吴也矜写诗祝贺。离靖四十一年(1562年),吴又撰《元寿颂》,庆贺李春芳之父李永怀70寿辰。颂文中说:“承恩蒙公殊遇二十年。”这也许有客气的成分,但两人有密切的往来也是事实。颂文还说:“谒选来都,又出公之敦谕。”指的是吴承恩没有考上举人,而以老秀才资格“出贡”,在李春芳的敦促、劝告下,方才进京候选就职。后来吴承恩谋得长兴县丞一职,大概也少不了李春芳暗中帮忙,因为这时他已官至礼部尚书,说话是起作用的。

李春芳的夫人去世,祭文是吴承恩写的。到了隆庆六年(1572年),吴又撰《德寿齐荣颂》,贺李春芳父母80寿辰。

第三位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状元丁士美(1517?—1577年)。他是清河(今江苏淮阴县)人。清河与山阳是邻县,同属淮安府,也可看作同乡了。从年龄看,吴大丁十多岁。一个是前辈名宿,一个是后起之秀。

万历二年(1574年),丁士美已官至吏部侍郎。3年后其父丁双松去世,墓志铭便是由吴承恩执笔。其时吴已是七十四五岁高龄的人了,没有相当的交情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本文链接:http://phb.hhpj.net/post-13266.html

问答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