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纽斯电离学说
电离学说把酸碱理论引进了现代化学的大门。1887年 瑞典化学家阿列纽斯首次提出著名的电离学说:电解质在洛 液中离解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
电离学说的第一个实 验根据是溶液的导电现 象。若在电解质ZnI2溶 液中放入两个碳棒电极, 分别接上电池的正负极 。我们习惯地把 与电池正极连接的那个电 极叫做阳极;把与电池负 极连接的那个电极叫做阴 极。由于阳极的电位高于 阴极的电位,带负电的阴离子(I-)就向阳极迁移并在阳极上放电(也有人把阴离子叫 做阳向离子);带正电的阳离子(或阴向离子,则向阴极 迁移并在阴极上放电。如果我们在电路中接一只灯泡。灯泡会 发光;接一只电流表,电表会转动。这就是溶液导电的现象。
根据溶液导电性的差别,可以把溶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二大类,电解质中还可以区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全部或大部分电离,弱电解质则只有小部分电离。电离生成的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总和相等,所以整 个溶液来说是电中性的。
电离学说的第二个实验根据是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超出了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