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号,谥号,庙号,陵号是什么意思

好知识2018-06-19 09:20:231507

在中国的古代,每个皇帝都有很多个号,有帝号,谥号,庙号,陵号等等,那以帝号,谥号,庙号,陵号是什么意思了?
“帝号”就是帝王的称号。封建时代,由于帝王的名字不准直接说出来或写出来,称皇帝就可以避讳。皇帝这个专称,是从秦始皇开始的,一直被沿用了两千多年。

老皇帝一死,新皇帝上台,就应为死去的皇帝另起一个称呼,这就叫做溢号,从周代开始,国君诸侯死后,要追加谥号。如西周最后一个君王死后谥“幽”,以后就被称为周幽王,春秋时诸侯晋公重耳死后谥“文”,后人就称之为晋文公。到了秦朝,秦始皇认为后人加谥有失帝王的尊严,于是废除了”谥“规定从“始皇帝”起,依次排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谁知才传到二世就垮台了,这个规定也就行不通了。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皇帝死后,在太庙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汉朝第一个皇帝刘邦死后,刘盈接位。新皇帝刘盈以刘邦为“汉太祖并且尊号为“高皇帝”,并令各处立髙祖庙,刘邦于是就被称为髙皇帝或高祖。高祖,就是刘邦的“庙号”开国皇帝的庙号一般称为“祖”,其它的称“宗”。“祖”、“宗”这种用法,大体在唐朝定型。

“陵号”是为死皇帝的坟墓所起的尊号。例如北京昌平的十三陵,是除朱元璋和朱允炊以外的明朝十三个皇帝的坟墓。定陵,是朱翔钧的坟墓,已被发掘开放。孝陵,是朱元璋的坟墓,在南京。至于朱允炊,是被他的叔叔朱棣推翻的.
生死下落不明,所以没有坟墓和陵号。

再谈“谥号”,谥号就是按他的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谥号为东亚地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权贵死后,依其生平功过与品德修养,另起称号,以名寓评,是为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再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后期,赐谥权由皇帝包揽,取决于“圣裁”。謚号、諡号二词古文通用。历史上的帝王所得的大都是美谥。例如西晋第二任皇帝司马衷,在位17年,政治腐败到极点,死后却被谥为惠,意思是仁慈。为什么把恶说成美?一是因为谥法是按照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制定的,二是给死者以美谥的,一般是己死皇帝的法定继承人。吹捧死者,可以美化和加强自己的地位。与此相反,也有一些贬意性的溢号,如幽,厉,炀,灵之类。享受这种溢号的,大多是末代皇帝和某些在皇族内部斗争中倒台的皇帝。给死者以恶谥,无非是为了说明死者被推翻的必要性和自己取而代之的合法性。此外,一些有地位的大臣死了,皇帝也要给他另起一个称号。

本文链接:http://phb.hhpj.net/post-6723.html

历史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