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十分的出名,宋词中经常会听说词牌、词谱,那么什么是词牌、词谱?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即词调)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基本格式,而词的格式却非常丰富,人们给它们每一种格式都起了一个特定的名称,有的一种格式而有几个名称,这叫做“词牌”。
个别词牌还有几种变体的。词牌的名称大约有三个来源,第一沿用民间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楚原来《菩萨蛮曲>的沿用。<西江月》、《蝶恋花》等都属于这一类,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第二,摘取词中几个字作为词牌名称。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的句子。<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或叫<酹江月>,都是因为苏轼^的这首词里有这些词语,其实这是没有意义的。第三,词牌同时就是词题。这种情况最初很普遍,如《浪淘沙》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这一类词的作者有时在词牌下面注明“本意”二字,表示词牌即词题,另外没有题目。但是,就绝大多数的情况来说,词牌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作者总是在词牌后面的另一行,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表明词牌和词题没有关系。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为例,词牌是<卜算子词题是<咏梅>。
记录各种词牌的格式的图谱,叫做词谱。所谓格式是指每一种词牌的作品的字数、句法、韵位、平仄格式以及某些字句的重叠等;词谱把这些内容分别加以概括,为的是便于别人依谱填词。谈词谱的,有很多专书,比较早的是明代人张铤的《诗余图谱>。淸初王奕清《钦定词谱>一书,共收词牌八百二十六个,计二千三百零六体。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体不同,常常表现在字数、用韵和平仄格式等方面稍有差别。
所谓“填词”(又称倚声),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其实,词谱是后人写的,前人作词,并不需要背熟许多词谱,他们只是以自己所能背熟的名家词篇做榜样,就可以填出某个词调的词。当然,有了词谱,词人填词就更便利了。如果自己填成句子的平仄和原词不同,可以查査词谱。如可以平仄两用的,就不必改动;如必不可用,就按词谱改动。填词往往是改了又改。要不失原意又合乎格律,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对于辨淸可平可仄的字,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办法,就楚多读一些词篇,把同一调子的几首词互相比较,不一定每次都要查词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