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章的起源及由来

好知识2018-08-21 13:08:571992

提起印章,每个人都很熟悉,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使用它。我国印章是怎么来的了?下面来分享一下我国印章的起源及由来。

印章最初是一种政治权力的象征,古时候任免官吏都要用印章作凭证,官府发布文告,往来公文,也要加盖印章。后来,文人、士大夫又把它作为一种身份凭证。在我国各个历史年代,印章都有着不同的叫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了皇帝专用的印章叫玺,一般私人用的印章只能叫印。到了汉代,人们又把将军们用的印分离出来,单独叫章。从这时候起,人们把官家和私又的印,武官们的章总称为印章。印章一词就是这样来的。宋代,有人专门刻了一种印章,用来盖在自己收藏的图画、书籍上,人们把这种印章称为图书,现在我们叫的图章,就是这样转化来的。

印章的最初使用和我们现在使居的火漆印很相像。在没有发明纸的时候,人们只能把字写在竹简上。平时官府公文和私人书信往来,为了不致泄露,就用绳子把竹简捆扎起来,在打结的地方凿一个方形的槽,在槽内填入带有粘性的泥丸,最后把印章捺在泥丸上,泥丸干燥后,成为坚硬的土块,叫做%泥”。《史记》上记载的“青泥封书”,就是这个意思。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才不使用封泥,没有确切的说法。不过在考古工作中,一直没有发现晋代的封泥,因此认为,可能从这个时期起,纸张和绢帛逐渐取代了竹简木片,印章开始打印在绢帛和纸上了。
现在我国收藏的古代印章,数量相当丰富,从战国到明淸,都有印章流传于世。印章有雕琢、浇铸和陶土烧制三种制作方法,金、银、铜、铁、玉、石、骨、木、瓷、玻璃、水晶等不同质地的印章,在我国各个博物馆都苻收鲅。如果按照印章的特征细分,更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三千多年来,随着汉宇的发展演变,印章上的字体也在不断演变,表现出来各个时代的不同特征。传说,元代大画家王冕曾经用花乳石来刻印章。他每画完一件作品,都把印章盖在上面,很受当时人们的欣赏。后来,许多篆刻家都仿效他。这样,在一件名贵的绘画作品上,就把绘画、书法、篆刻三种艺术融合成一体,使人们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
印章的大小也值得一提。战国的印章中有一厘米见方的,甚至有比黄豆粒还要小的。东晋的印章比较大,有一颗道教徒雕刻符咒的印章,在四寸见方的枣木上,刻了一百二十个字,这已经是一篇短短的文章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更大的木印,木印长一尺二寸,宽二寸五分,简直是一块相当大
的木板雕刻。由于印章的大小和质地不同,所以它们的轻重也不一样。例如战国的一种特殊的印章只有几克重,而故宫博物馆珍宝馆陈列的三方清代金印,每方却重四十多斤,相差真是悬殊。

本文链接:http://phb.hhpj.net/post-7348.html

文化

阅读更多